中企此时出海越南,合适吗?
这个星期都在陪深圳的几家专精特新企业老板在越南考察。我们选择这个时候来越南,目的显而易见。紧跟国家“大家长”的脚步,我们就来了。
此行颇有感触,趁还有记忆赶紧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PART 1:工作日志
首先来个流水账,记录一下这次我们和企业在越南见了谁,对接了哪些资源。主要是想自夸一下我们千帆拓海团队真能干,更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深圳市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照顾。
1.越南-中国总商会(有幸学习了章会长高站位大格局全球视野的分享)

2.TAOSECO集团(越南本地知名企业,成立已有20 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商业集团)
3.华商律所(给我们普及了中企在越南投资落地相关的注册、支持及禁止产业、劳务用工、财税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
4.2025越南国际电力与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暨光储充技术展(目前规模还不算大的一个专业展,以越南本土展商为主)
5.中越SMT电子服务中心(越南首个电子制造一站式服务及交易平台,负责人王总,非常热心的一位中国台湾大哥,资深行业专家,真诚的和我们分享了关于中国电子企业在越南的各方面实际情况。个人觉得该平台非常适合作为电子企业出海越南的第一个落脚点,展示位、办公室、圈内好友、行业资讯等都在了。)

6.宝龙达(越南)(有幸得到一位专业管理工厂30年的老厂长的分享和指导)
7.河内百科大学(了解企业与学校人才合作方面的信息)
8.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带领中国企业出海的“国家队”级机构,构建了“中国总部+越南工厂”模式,是中越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9.道通科技(越南)(在越南海防有两个工厂,“忙、非常忙”是他们目前的状态)
10.智迪科技(越南)(总部在珠海的优秀的上市公司,工厂内自动化水平极高)
11.共进电子(越南)(越南本地年轻人眼中的“梦中情厂”,人文关怀非常贴心,专业和善的杨厂长提到他们越南的员工也是大大的称赞和满满的慈爱。)

12.南亭武工业区(最靠近海防港口、由当地知名企业红星集团投资开发,涵盖了海港物流、石油化工等多个关键领域)
PART2: 感悟
1.此时来买地建厂或其他重资产投入,目前并不是最好的时候,成本并不低。
几天走下来,我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多少钱?”。厂房租金多少钱、买地多少钱、产线工人一个月多少钱、大学应届毕业生工资多少钱?房租多少钱?加班费多少钱?一些“临时检查”要给多少钱?……4-5美金/平米的厂房租金、150-180美金/平米的地价、2-3千人民币的工人工资(且此刻正在不断增长)、分为1.5倍-4倍的加班费、会技术+会中文的技术人员7千元往上的工资……各位老板都很会算账,马上得出结论,这不比深圳优惠多少,且可能很快要超过深圳。
另外,据说越南原产地认证政策还在持续收紧,外资制造业企业的合规成本也就再次提高。越南工贸部2025年4月21日发布第1103/QĐ-BCT号决定,收回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签发原产地证书(C/O)、不改变原产地的货物证明(CNM)及注册出口商系统(REX)编号的权限,相关职能即日起由进出口局承接(据说之前通过一个类似中介的服务公司就可以办理),审核周期从原来的平均7个工作日延长至15个工作日。
更关键的是,越南海关总署2024年新规将原产地本地附加值比例要求从原先的30%-40%大幅提升至50%-60%,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享受自贸协定关税优惠的门槛。这一政策转向与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发酵密切相关,促使越南政府加强原产地监管。正如中国制造业十年前经历的"腾笼换鸟",越南现在正通过提高附加值门槛,倒逼外资企业从单纯加工向深度本土化生产转型。不过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既是供应链重构的挑战,也是输出成熟产业经验的新机遇。
2.越南工厂缺人,招人已经有难度。
越南总人口约1.04亿,我们这次来的河内约859万、海防近300万。从行程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我们问到目前用工的情况,都说缺人。一是,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中国企业2023年以来巨增。中越SMT 电子服务中心的王总说,北宁这个地方有约5万家电子厂,其中中国人就有约10万人。二是企业越来越多,带来的就业岗位就越来越多,招人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各工厂也“卷”起来了。谁家给的工资高一点、谁家车间有空调、谁家有饭堂、谁家有摩托车专用车库……都成了越南本地劳务人员的考量因素。为了能“抢”到人,各家给到劳务中介机构的中介服务费也水涨船高了。

(一些中资企业专为越南本地员工建了摩托车停车场)
3.越南目前的情况,对中国的工业科技服务型企业(特别是给传统制造业企业配套技术的企业)来说是个大好机会。
此次一起来的一家做自动化设备的企业老板就觉得目前是他们进入越南的最佳时机,这里就好比是十年前的深圳宝安、东莞等地的工厂聚集区,目前还是主要靠人工,眼见着用工慌,上自动化设备就是必经之路。那么随之而来的工厂内部的精细化管理系统等也成了必需。

(图片来自网络)
越南政府《至2030年工业4.0战略》明确要求关键行业自动化率年均提升15%,也有专业机构预测越南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在2025年突破4.2亿美元。这预示着自动化设备将如同当年的CNC机床普及潮一样,成为越南工厂的生存刚需。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动化设备的铺开必然倒逼管理系统的升级。就像中国制造曾经历的转型路径,越南工厂在解决"机器换人"之后,"数据驱动"的管理革命将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市场入口。
4.越南工人的工作效率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低。
可能是我之前接触的世界太片面了,总是听人说东南亚工人的工作效率不高,这次走进了几个生产车间,和老厂长们深度交流,情况并不是传言那样,反而大家对越南员工都是给与肯定表扬(特别是越南女生)。几位厂长聊到越南的同事其实非常勤快守规矩,只要管理培训到位,要求明确,他们的配合度很高。包括之前传言“不愿意加班”,厂长们都说其实大部分员工还是愿意加班的,只要加班费给的足,甚至现在越南的年轻人在选择厂的时候,都要挑选有加班的才去,这样他们的收入才会提高。特别提到越南女生,每天早上可能5点就要起床做饭、送孩子上学,之后再到工厂上班,晚上还要再回家照顾家里,如此高的劳动强度,家里和工作也都没耽误。

(正在认真工作的勤劳的越南女生)
同时,也越来越多的越南年轻人愿意主动去学中文,因为只要学会了中文,工资就可以翻一番的,而一些厂里的文职人员,如果大学本科毕业,会越南语和英语,再学会一些中文,工资待遇几乎和深圳的同岗是一样的。所以市面上中文培训学校也吃香了起来。
另外,越南不像印尼、马来西亚等伊斯兰宗教国家,不用每天定时定点祷告,工作时间完全可以按照中国的规章制度来。饮食、宗教、文化等各方面也不用顾虑太多。
5.越南的工厂现在好忙,让人羡慕的忙。
几天走下来,真心羡慕越南的工厂,订单接不来过来,一片繁忙的景象。美国对越南这波46%的关税,目前还有90天的缓冲期,大家都在抢时间赶工,据说一个小的纸盒包装厂都“忙到飞起”。加上最近很多中国企业来越南找代工厂,非常急迫的那种,但是很多工厂都说无法再承接了,订单太多,人手也确实跟不上。他们大概就是从三年前开始比我们忙起来的吧。
有人说目前越南在关税上已经没有多少优势,中资企业选择越南,远不止是为了规避关税,更多是看上了越南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新枢纽”的作用。越南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政策红利及成熟的产业链,早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越南通过“竹子外交”(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和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如CPTPP、EVFTA、RCEP),使其产品能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欧美、日韩及东盟市场。所以忙,是正常且必然的。

(图片来自网络:忙碌的越南工厂)
6.关于出海这件事,再次感慨,越早越好,早布局,早安心。
4月初以来的这些天我见了太多焦虑的老板们,50%—80%依靠美国市场的中小企业如何渡过这次难关真是未知数。然而,对比鲜明的是,那些早在2019年前后就开始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在此次风波中几乎波澜不惊。例如本次拜访的某电子制造龙头企业,其深圳坪山工厂与越南海防基地已形成“双循环”产能配置,可根据贸易政策灵活调整生产比例。正如一位资深厂长所言:“未来的制造业生存法则,一定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保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海外拓产能与市场。”

(共进越南工厂)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十年前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催生了第一波出海潮,而今天的贸易壁垒正在倒逼第二波全球化升级。对企业而言,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要不要出海”,而是“以多快速度出海”。
以上,纯属个人感受,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后续,我们千帆拓海还将继续组织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出去多看看,多了解。出海的路上,我们多陪伴!
(文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千帆拓海:与深圳专精特新企业从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回来后的总结与思考